如果要盘点现代社会中的常见病,
“颈椎病”一定赫然在列。
伏案工作、长期面对电脑、
低头玩手机......
都是导致颈椎病发病率急剧升高的原因。
但是,还有一个危险因素潜伏在我们身边,它就是每天陪伴我们的枕头。
近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因为垫高枕头睡了三四天,左边的手臂出现了麻木的症状,经检查确诊为颈椎病!
类似的案例其实真不少,更严重的甚至连路都走不了,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武汉的马先生5年前开始喜欢睡较高的枕头,枕头越枕越高,甚至把两三个枕头叠加使用。一年前,他已经开始出现手脚发麻等症状,在随后的时间里,症状逐渐加重,甚至走路时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到医院一检查,发现颈椎椎管严重狭窄,颈椎骨钙化异常,并严重压迫颈椎骨髓,如再拖延治疗,随时都可能发生瘫痪。幸好及时手术,才得以康复。
高枕,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杀机——脑神经病变。在我们感觉舒服的同时,将自己带入了难以预料的 “死亡边缘”。
俗话说:“高枕无忧”,然而,“高枕”真的好吗?枕头到底多高才合适?为什么枕头会带来头部疾病?
中六君这就请出我院的康复医学科王于领主任,给大家一一解答。
“高枕”的危害
1、从运动损伤与颈部修复讲
颈椎与颈部肌肉在白天是长期动动的关节,只要运动就会对颈部软组织造成一定损伤,而我们通过晚上睡觉来对白天损伤的组织进行修复,第二天又可正常地进行运动,就这样长期处在损伤与修复中。
晚上睡高枕,相当于整个睡眠过程中,我们都被迫处于低头状态,长期下去会将颈椎生理曲度拉直,造成损害。白天我们埋头工作,空闲了地头玩手机,晚上继续低头状态,会使我们颈部肌肉长期处于损伤状态,一天24小时都没有修复时间,这种损伤长期存在,就会造成颈部疾病与头部疾病。
晚上不睡高枕时,颈部肌肉就处于松弛状态,修复系统即可工作,这是一种解决颈部疾病与头部疾病的最好方法。
2、从血液循环的角度讲
人体运动会加快心脏血液循环,因此,白天心脏血液循环比晚上快,在安静的状态下,心脏的血液循环速度也相应减慢。
如果晚上再睡高枕,就会出现第二天大脑供血不足,当脑神经长期失去相应的血液滋养,就会造成神经衰弱,也会产生各种与脑神经有关的疾病。
3、从大脑平衡功能讲
长期高枕,会导致大脑平衡功能失调,逐渐使脑代谢下降。这是相应的脏腑和器官的迷走神经系统就会产生骚乱(兴奋),这种兴奋,又会导致偏食现象的发生。长时间偏食,就会导致人体营养平衡失调,从而产生大病。
多高的枕头合适?
有一种说法是枕头的科学高度是6—9厘米,但这个数据不是绝对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当你侧卧的时候,枕头的高度可以弥补头与肩的落差即可。据医学调查,健康人在8小时睡眠中,姿势变换约20~45次,而且有一半的姿势在不到5分钟就变换一次,其中60%是仰卧,35%是侧卧,5%是俯卧。人们所需要的枕头高度,与每个人胖瘦、肩的宽窄、脖子的长短有关,标准不是恒定的。枕头的尺寸要根据使用者的生理弧度而定,不可强求统一。
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时,可以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枕头高度=(肩宽-头宽) / 2
正确的睡眠姿势
1.睡眠时枕头要刚好从整个头部一直垫到脖子,不能垫到肩膀,更不能只垫到后脑一半之处。大家可自我测试,当躺下时,下巴最低处若朝天,就表示枕头太低,若下巴往下压,即枕头太高,下巴保持水平状态,才是舒服且正确的枕头高度。
2.很多老人带孩子,认为让孩子睡硬板床,骨头才会长得正。其实人体臀部、腰部、肩膀三处的肉多少不同,硬板床会让身体曲线处不能贴到床面,以致不能放松休息,不舒服也不健康。躺下后自然贴合人体曲线的床垫,才不会对我们腰颈椎造成压力哦~
3.还有很多朋友习惯不垫枕头,睡觉时头会向后仰,颈椎承受的压力比向前仰时还高出一倍,长期下来,颈椎病不找你找谁!至于枕头的高低,个体有差异,年轻人可稍低,年纪大后要适当稍高些,因为颈椎的柔软度会随年龄改变,愈老愈僵硬,就需要更多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
无论用什么样的枕头,
都需要辅以健康的生活习惯。
比如,低头伏案超过1小时,
要勤起身活动头颈;
注意维持良好的站姿、坐姿及睡姿,
这样才能让颈椎更加柔韧耐用。
如果把颈部健康仅仅寄望于一个枕头,
那也是不现实的哇~
康复医学科 王于领主任
学术任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 主任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本科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博士
澳大利亚Curtin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治疗国际化教育物理治疗学专家委员会主席
中国物理治疗师资质认证考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康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物理治疗师分会会长、康复医学教育分会副会长。
学术专长:从事康复医学与物理治疗临床工作23年,专长于骨关节疾病、颈肩腰腿痛、运动损伤的康复和物理治疗。擅长中西式手法治疗和运动干预疗法,运用姿势控制理论和运动认知行为干预体系,整合现代主动康复理念,促进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先后被评为“岭南名医” 、“全国十佳康复治疗师”、“羊城好医生” 。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1项、教育部教学项目2项,主持“985”二期建设“博学工程”教学改革项目等基金15项发表科研论文及教学等论文30余篇。
参与编写卫生部《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编写,物理治疗篇副组长;《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学指南》副主编;主编《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手法治疗学》,主译Kinetic Control, Orthopedics Rehabilitation, Manual Therapy等多部专著,是全国本科规划教材《康复医学》、《康复功能评定学》、《神经康复学评定方法》的编委,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运动治疗技术》主编等。
任《康复学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和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Disabilities编委,是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和BMJ Open等14本SCI杂志的审稿专家。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上午;雅和门诊:周四上午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今日头条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锐景创意图库、网络
责任编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