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资讯 > 正文

金融MBA2021级 | 金融科技学习报告:银行线下网点何去何从?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郭嘉宾、李颖、李雨桐 、罗笑然 聂艾维、王凌霄、吴悦、赵茜菁 (按姓氏拼音排序) 本文为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2021级“金融科技 I”课程报告,作者是王凌霄、李颖、郭嘉宾、罗笑然、聂艾维、吴悦、李雨桐、赵茜菁。授课教授:薛正华。薛正华现任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营业网点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场所,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银行营业网点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同样也昭示着中国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本文中,我们将阐述中国的银行网点是否在大规模关闭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并且探讨银行网点未来转型的方向。 1.银行网点数量减少现状 根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发布的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量约为22.36万个,相比上一年度减少303个。中国银行网点数量在2017年达到高峰后,并未出现断崖式数量下降,而是总体呈现了稳步减少的趋势。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网点数量历年减少的趋势逐年放缓,说明银行网点不断精简的趋势已经常态化,并且稳定化。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网点数量总体稳步下降是受到各类银行网点、不同区域银行网点结构性调整以及各类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图1. 2020年及2021年全国银行网点数量(按银行分类) 从不同银行类型的角度看,国有大型银行网点数量稳步减少,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较2020年银行网点数量减少了574个。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网点数量整体还是呈现下降趋势[1]。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网点都有小范围增加。 表1. 六大国有银行近两年网点变化情况 来源:各银行年报 从区域分布上分析,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银行网点数量有明显的增长,其中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网点数量增加最为明显,分别达到116个和287个,而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地区网点数量有所下降,其中又以东北地区数量下降最为明显,达到283个。从区域分布结构性变化中,我们也看出银行网点数量的缩减并非全国普遍的减少,而是基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做出的网点战略调整。 图2. 2020年及2021年全国银行网点净增减数量(按区域分类) 从银行网点的城乡分布来看,2021年全年市域银行网点数量减少了497个,县域网点数量增加了194个,说明了银行网点数量下沉和区域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行对于扶持三农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视。其中,国有大型银行主要稀释了市域网点的密度,农村商业银行同时增加了市域和县域的网点数量,并且倾斜部署了县域网点,股份制银行强化了市域网点,对县域网点的扩张相对保守。 表2. 各类银行网点的市区及县域分布情况 注:图中所指县域范围覆盖县、县级市、直辖县等非市区行政区。 综上所述,自从2018年网银网点“关停潮”以来,中国银行网点数量稳步下降,且下降趋势放缓。这说明银行网点数量减少是一个长期趋势,网点数量的减少/调整有其必然性,这涉及到银行运营和科技金融发展等原因。 2.银行自身运营原因 商业银行网点在布局和运营效率上都存在着优化改进的空间,也是网点关停瘦身的内在驱动力。 2.1网点分布不科学 早期国有银行一枝独秀,类似于衙门的设置,呈现的是一中心、多分支的情况,覆盖率不够理想,业务能力有限,通常为核心区或者核心工业区附近配套业务开展,对应的更多是公司类别存贷业务的办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镇化后的城市空间和巨量的人口转移使得银行网点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商业银行随之加入到银行业务的版图中,与国有银行开始了与城镇化相匹配的扩张。这一阶段的到来使得核心区之间的密集住宅、商业、学校等这类人流量大、存贷能力强、业务笔数多的地方有更多的网点的布局。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提质扩容,更多地方商业银行加入到扩张的行列里,此时出现了扩张速度过快,普遍存在网点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比如在密集分布的商住楼盘和高校内网点数量较多,然而在其他区域却呈现出缺位的情况。同时,国有银行、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的业务交叉出现了较大的竞争。原有布局银行网点面临着重新布局规划网点的需求。 银行需要基于业务发展策略,根据客户的分层和定位,以及客户在地理区域的分布和流动状况[2],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点分布和分类,精准把控不同网点的布局、功能、规模等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关闭布局不科学的网点成为一种必然。 2.2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开设一家银行的物理网点,往往跟随着较大的成本支出。以某二线城市实地考察为例,某核心区门面平均价格约为6元/平米/天,一个银行支行网点按照300平米的基本设置,每年租金成本约为65万。员工按照30人配备,人员成本约为540万。若在更核心的城市和区域,租金成本和人员成本更是会接续上扬,达到千万级别。除以上成本之外,还有安保、设备维护、各种办公设备等等费用支出,仅仅一家小支行的安保成本就要投入近千万,可以说银行线下网点就是银行业务开展最贵的渠道之一。 此外,银行线下网点产品单一、功能局限,多为办卡、储存等基础功能,对消费者吸引力逐渐降低。如果线下物理网点的客流量大,带来各项吸储贷款业务,利润强劲,创造更高的收益,那么成本高也无可厚非,但事实是近几年网点客流量正在快速减少,目前大部分的存量客户就是对互联网接受能力不强的老人,对于临柜业务而言,几乎是成本收益倒挂,往往一个“令人头疼”的客户,对于银行的坪效比、贡献率都是负的。不仅会消耗大量人力去维护细枝末节的客户,还会因此损失员工积极性、降低员工处理其他问题的能力,隐形增添非常大的成本。而即使是这类群体,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减少。 用最贵的成本创造最低的价值,银行作为商业企业,绝对不会放任这一越来越“鸡肋”的渠道来吞噬企业利润点。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资产不在多,而在于精炼,过去银行以物理网点多、职工数量庞大为竞争力,随着竞争的白热化,现在开始要走轻资产路线,越来越多的办事处形式的小型社区网点出现,大型的、动辄几十号人的支行类网点将在竞争中逐渐减少,达到动态平衡。所以末梢银行被裁并,网点从业人数被缩减是必然的。 3.金融科技的发展 线下网点大规模关闭的第二个原因是金融科技的发展。

金融MBA2021级 | 金融科技学习报告:银行线下网点何去何从?

随着互联网支付和以P2P及余额宝为探路者的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理财的发展,个人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诸如保险科技、股权众筹、智能投顾等都经过了爆发增长。但金融科技降低了用户使用金融服务的门槛,并对金融机构前台获客经营、中台服务建设、后台大数据挖掘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科技从支付、信贷和理财三个方面渗透并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网点布局。 3.1支付习惯 根据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支付日记账的调查发现,互联网支付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笔数和金额双方面都成为绝对第一的选择,同时有46%的被调查者报告在调查期间没有发生现金交易,说明作为银行网点重要职责之一的存取款功能受到网络支付的极大挤压。 图3. 消费者支付习惯调查 3.2信贷方面 首先看个人信贷,根据艾瑞咨询调查报告显示,个人贷款的互联网渗透率在过去几年间得到大幅提升,从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年)的几乎为0,已发展到2021年的接近70%,说明互联网渠道已经成为个人获取消费信贷时的首选[6]。这与个人使用资金愈发线上化的现实贴近。 图4. 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互联网渗透率 其次,我们还统计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增幅,因为暂时缺少全平台的线上数据,我们只使用了某大型互金机构的线上小微贷款数据(经过模糊化处理),用以比较与社会面(包含线上和线上)小微贷款增幅的差别: 图5. 小微企业贷款增幅 上图中的数据统计口径,是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近几年国家鼓励普惠金融协助小微企业生存的政策下确实得到逐年的稳步增长,这个数据是全社会面的数据,包括线上和线下。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某大型互金机构促成的小微贷款余额上看出,线上渠道的余额增长率远远的超过了全社会面,也就是说远远超过了线下渠道。说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获客、授信和贷款发放及贷后管理等方面越来越依靠线上技术能力。 3.3理财领域 在理财领域,互联网信息中心每年公布《中国互连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中可以看出截止到2021年底,互联网理财用户已近2亿人,在理财使用率方面也有持续增长[3]。 图6. 互联网理财用户 从以上支付、信贷、理财三个角度都可以证明,越来越多的用户(包括个人和企业用户)使用网络金融服务,这一趋势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将无法扭转。传统银行业的线下门店将因此受到极大挑战。传统银行业如何提升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效率,将成为发展重点,而不是一味的以线下门店铺展传统业务。 4.用户习惯的改变 第三个原因是用户习惯的改变。尽管在很多用户的心中银行网点的重要性与信赖感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群体正在逐步脱离网点。 从用户意向上看,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5月线下调研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用户更加倾向于“除非只能在网点办,否则什么业务都喜欢在线上办理”,30岁到40岁的用户倾向于“除转账、查询余额等基础业务在线上,其他业务都喜欢去网点办理”,只有40岁以上的用户才会选择无论什么业务都喜欢取网点办理[4]。 图7. 不同年龄段银行业务渠道偏好 从使用频率上看,一周到一个月去一次银行网点的用户大部分年龄在40岁以上,而半年一次甚至一年以上去一次网点的用户基本都是40岁以下的用户。这反映了年轻群体对银行网点的需求度在不断下降。 图8. 不同年龄段银行网点办业务频率 总体上看,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出生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上世纪90年代,成长过程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对新科技的接受度高,其金融服务消费习惯也会与上一代人有明显的差异。 5. 银行网点新趋势与转型提升方向 根据前述各项数据显示,银行网点具有区域性的定向缩减,整体网点数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物理网点仍会是银行的一条重要渠道,但在面临着技术升级、消费者习惯转变、数字化转型加快的大环境下,银行物理网点的减少从长期来看也将是必然趋势。银行网点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级转型: 5.1银行网点轻型化 商业银行的最大使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需要创收最大化,也需要成本最小化[5]。轻资产、轻人员、轻成本,也成为银行网点转型的重要基础。在传统网点临柜办理业务的模式下,引入更多智能化设备,将人工服务与智能服务相结合,推动网点从流程智能化向客户服务、产品营销、运营管理全面数字化。既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有利于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同时,解放了人工在流程化工作上的精力与时间,更多精力投放到营销方面,提高网点的销售量。 5.2银行网点多元化 在为受众群体提供日常银行服务的同时,额外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营销产品转向营销客户,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在物理网点精简的基础上,挖掘每个物理网点的销售潜力,将网点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中心。与传统网点形成差异,建立具有品牌化、社交化的网点场所,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保持网点的多元化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想法。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打造具有体验性、场景性的银行网点矩阵。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进行业务联动、开拓客户渠道、加深产品渗透、提升用户体验等。 5.3银行网点专业化 银行在传统模式方式下,培养了大批技术操作性职员,职员在技能和素质方面同质化严重,无法提供差异化和专业化服务。目前银行网点临柜人员缺少专业理财知识、综合咨询能力,流程化操作型员工只能满足基础业务办理需求,无法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性理财服务。因此,在人员专业化培训方面仍需加强,培养为全面型、咨询型、营销型员工,人才队伍也需整体升级。同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考核制度,加强在经营效益、业务发展、客户指标等方面的考核。且银行网点不能仅关注业务量和销售额的增长,更要关注各项业务指标的全面发展。 未来银行网点将从认知、组织、产品全方位进行转型,在升级过程中也将面临着挑战。智能化不等同于渠道数字化,不仅通过智能设备或APP来服务用户,更需要思考如何与客户建立粘性,提升其活跃度和对银行的认可度。产品升级不仅仅是将产品放到线上销售,而是利用大数据形成数字化的产品,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从内而外的重塑商业模式。在组织方面,银行也需要从文化上进行重塑,转向轻组织、加速迭代。 参考文献 [1] 于丽先,郑子聪.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09) [2] 德勤: 当前中国银行零售业已进入“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点转型3.0时代 https://www.yicai.com/news/2967711.html [3] 杨松玺. 互联网理财发展及其对银行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4] 数字银行时代,银行线下网点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移动支付网 https://www.mpaypass.com.cn/news/202112/27101333.html [5] 陶莉. 基于流程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 [6] 银行4.0时代-中国数字银行白皮书[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1年第11期),2021:514-563. [7] 对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思考_仁脉银行事业部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819a8701011oi9.html 本文系学生个人观点,不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及金融MBA教育中心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