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赛事 > 正文

汉阴移民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汉阴是“湖广移民填陕西”的移民集散地,历史上有记载的移民,最早见于秦代。但距今最近,影响最大的移民则是在明末清初的战争和灾难,造成汉阴人口死亡率高。清政府为了恢复生产,有组织地从两湖两广等地招募大量移民前来垦荒,也有自发而来的移民。大规模的移民不仅促进了汉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且形成了典型的移民文化的特征。   一、汉阴移民文化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析   1、汉阴移民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来自不同地域的移民给汉阴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而文化的多元化本身意味着生机和活力。移民当初所带来的荆楚文化、秦粤文化、巴蜀文化等,在汉阴境内经过长达两百多年的冲击、融合而兼收并蓄,如今已形成了汉阴独具特色的文化习性和人文风貌。即:忠勇尚义、务实重情,容忍执着、创新求变,热情好客、友善豪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正是汉阴移民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改造移民自身中,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长期创造形成的被移民所认同和接受的成果的全部。如语言、风俗、宗教、性格、气质和心态,移民的建筑物、装饰品、服饰品等特点,以及移民的尚德兼容、勤劳善良、诚信智慧的人格魅力。   2、汉阴移民文化的消极因素   汉阴移民文化消极因素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小富即安意识。这主要是受到汉阴历史移民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在原籍时大多一贫如洗,移民后省吃俭用、艰苦创业,一旦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就容易产生自满心理,不思进取。这便是汉阴人“小富即安”意识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汉阴移民习性中也存在着倾向于保守、排外的文化性格。这主要和历史移民大多选择同源聚居有关。同源聚居使移民保留了太多原籍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文化性格上缺乏开放性、求异性,一定程度上改革创新精神不足。   二、打造移民文化“硬实力”,拉动汉阴经济社会发展   据调查,近年来慕名而来汉阴寻亲追祖、旅游观光、采风考察的海内外移民客家人或专家、学者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奇观堰坪“吴家花屋”,寻访凤江“冯家堡子”、拍摄“凤堰古梯田”外,再没有什么实体可看,许多个本族人找不到各自移民的族人和宗祠在哪里?感到有些失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阴移民对海内外移民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究其最主要原因是体现历史文化的硬件载体少,这就启示我们必须把移民文化“实体化”,加强移民文化的载体建设。通过具体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来显现归属意识范畴的移民文化。   首先,进一步挖掘古文化遗址及古文物。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如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群等)、古驿站(双河口古镇驿站等)、古堡(如涧池张家堡子、沈家堡子、汉阳林家堡子等)、古遗址(如县城的明城墙、文峰塔、文庙、菩萨泉、漩涡的太平寨群、金狮崖、黄龙庙等),还有古文物等等。这些移民历史文化遗存都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已发掘的文化遗产要申报保护名录,对尚未发掘的除了继续普查摸底外,还可向民间征集一些民俗文物,加以整理利用。   其次,丰富移民文化内涵。要尽快规划并实施好凤堰两处修复的移民居室的二期工程。要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建移民生态博物馆、设计建设好漩涡文化名镇,修建移民文化广场、移民诗词游览园林、以及移民风格的食宿设施等。建议以移民人各姓氏为单位通过各宗亲会的联动作用,筹措资金建设各姓氏的分祭祀祠堂,比如得到中纪委推举的“沈氏家训”及其宗祠的修缮扩建,就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游人前来寻亲追祖和参观,从而拉动旅游业发展。   再次,加快与移民旅游业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大交通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解决交通瓶颈问题。要加快县境内汉漩路、汉双路、以及省道石紫路三条重要网络干线公路建设等。另外尽快规划并实施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移民景点景区的开发项目。   同时建议在汉阴文化艺术广场主体楼开辟集移民历史、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移民博物馆,把龙岗建设成移民(客家)历史名人主题公园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只要下大力气,加大资金投入,就可实现移民文化硬件化,有了物化的载体就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商到客家移民地汉阴投资兴业,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汉阴移民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三、注重发展移民文化“软实力”,推进汉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打造汉阴移民文化的坚实内核   汉阴要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和支撑。文化是思想的土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从文化上破旧立新,为汉阴铸造坚实的精神内核。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汉阴文化多元性这一无形资本,另一方面要尽力尽快打造汉阴的核心文化,并引导这一文化为地方发展作精神支撑。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寻汉阴移民文化和巴蜀文化、三沈文化的共同点,仰承地方历史文脉,进一步提炼、塑造和弘扬既立足于地方历史传统,又体现新常态下发展要求的地域精神及人文精神,譬如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以及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精神等,要扬长避短,增强文化资源的本地化凝聚能力,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2、充分挖掘移民寻根文化的商机   寻根问祖意识是移民文化的特点。现在大多数汉阴人在心理上、精神上高度认同故土文化之根。移民迁居汉阴后,仍有族人或亲戚留居原籍,已有78家姓氏修订了族谱,这说明血缘关系的纽带使移民与原藉保持着联系。这种文化渊源犹如一根无形的纤绳,系住了移民的游子之心。要进一步开展“寻根文化”活动,加强同移民所在地的民间以及政府层面的交流,扩展联系渠道,打好移民文化牌,把握好与移民故土共谋发展的重要契机,尽快建立“同根文化”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好用工务工、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补性商机。   3、注重发展移民文化产业   要以移民文化搭桥,促进三大产业做大做强,多途径加快汉阴经济发展。   汉阴移民集聚地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汉阴人考中举人122名,进士26名。这些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我们汉阴特有的,也是汉阴移民人的骄傲。   首先,在城区或旅游点开设“移民(客家)名人商店”,还可以用这些名人的姓名制作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比如“三沈文化产业园”。开设“移民(客家)名人酒店”、“移民文化用品专卖店”等等。用名人做品牌既有宣传的社会效益,更有经济效益,还能满足海内外来汉阴寻亲追祖、旅游观光者的购物需要。   再次,移民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重点是抓住汉阴的特色美食。可把“天宝贡茗茶”、“移民(客家)油炸饺子”、“蒲溪炕炕馍”、“汉阴炒双干(豆腐干、血豆腐干)”、“汉阴白火石汆汤”、“双乳五香豆腐干”、“涧池烩面片”、“汉阳蒸盆”等等作为品牌推向市场,申请商标后在旅游景区开店专营,让来汉阴的旅游者饮上移民(客家)酒,尝上移民(客家)菜,吃上移民(客家)饭,让其在一饱口福中追思移民的饮食习俗,体验移民饮食文化的无穷韵味。   再次,推进移民(客家)服饰文化产业。移民(客家)的服饰文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颇具挖掘开发价值。如移民(客家)妇女的长发辫、大襟衫、花边裤、花围裙、花布鞋;男人的对襟衫,大裆裤;儿童的狮头鞋、虎头帽等等。这些有丰厚文化底蕴、古朴美观的移民服饰可以加工成系列产品大力推广。在饭店、宾馆、酒店、农家乐等对外服务行业的职员中推广、男职员穿对襟衫,女职员穿大襟衫、花边裤等等。   第四,推进文化艺术产业。以汉阴移民(客家)文化研究联谊会与金凤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依托,组建移民(客家)民间艺术团(以演唱移民山歌、民间舞蹈为主)、移民(客家)影视服务公司等等。还可成立“移民(客家)艺术品开发公司”开发制作客家的小艺术品、雕刻艺术、民间手工艺术品等,把这些艺术品做成产业,形成旅游市场,从而实现由单一旅游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转变,真正实现汉阴旅游业与移民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