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赛事 > 正文

百年潮涌·学长风华 | 王正廷:“觉醒年代”的“中国奥运之父”

百年潮涌·学长风华 | 王正廷:“觉醒年代”的“中国奥运之父”

王正廷在南京国民政府期间曾任外交部长和驻美大使,是欧美同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体育事业领导人之一,因其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为提高国民素质,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与地位,他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与心血。 “一生有一桩得意事” 1882年,王正廷生于浙江奉化一个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家庭,在同龄学子中较早接受西式教育,10岁进入上海中英中学就学,后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堂(天津大学)。 1905年,王正廷赴日本筹设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分会,当时,中国处于甲午战败之后,《辛丑条约》的签署强烈刺激了年轻的王正廷,他决意从原来攻读的铁路专业转向“研习外事”。两年后,王正廷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留在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1910年,王正廷因健康原因被迫休学后归国,担任黎元洪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后任临时参议院议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出任唐绍仪内阁工商部次长兼代总长。 19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据1913年10月19日北京《大自由报》报道:“欧美同学会之盛会:欧美同学会于昨晚在西交民巷本会所欢迎外交孙总长、教育汪总长。到者王赓君、王正廷等约百人,皆一时俊杰……”(孙总长即孙宝琦,汪总长即汪大燮)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陆征祥是欧美同学会会长,另外有三名全权代表——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是欧美同学会会员。王正廷与顾维钧一起出席了中日大辩论会议。他们各尽所能,尽力维护中国的权益,在拒签和约问题上,王正廷首先表态:“中国从前外交皆主逊让,遂损失种种权利。今则让无可让,不得不改变方针!各国屡欺中国,不可再受其欺!”在北京政府下令签约的紧要关头,他违背禁令,通电国内揭露北京政府的训令内容,表示“誓必死争”,痛陈一旦签字则中国“气馁势孤,永劫不复”,激起国内舆论激烈反响。 由于中国代表团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欧美同学会于1919年3月召开临时会员大会声援中国代表团。除了通过联络渠道发通知外,还在北京《晨报》登报告知:“欧美同学会开会:欧美旅京同学会会员定于本月五日在石达子庙本部开会,讨论要政。”4月5日-6日,欧美同学会在清华学校召开年会,与会者对巴黎和会尤为关注,面对日本窃夺山东权益的严峻形势,群情激愤,一致决定并立即行动:首先致电学长、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陆征祥,表示坚决支持中国代表团。电文中说:“力争发言,勿为日人气馁,此间同人愿为后盾。”随后立即以欧美同学会的名义,向国内外发布《对时局宣言书》,要点包括“废除领事裁判权”和“打破列强在中国之势力范围及利益范围”。 4月30日,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的正当要求。5月4日下午,欧美同学会于南河沿会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于青岛问题的应对办法。5月7日,欧美同学会再次开会,与会者公推当时在北京政府法律部门工作的欧美同学会评议员王宠惠为主席,讨论了由会员吴赉熙草拟致各国使馆的英文请愿书。请愿书首先声明,日本以武力要挟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决不能据此攫夺中国胶州;接着,请愿书希望友邦各国主持公理。会议推举了12名代表赴英、美、法、意使馆陈述。会后,代表们立即前往各使馆递交请愿书。会议同时还通电巴黎和会,电文表达力争收回山东主权的强烈主张。 继北京欧美同学会发出对内、对外通电之后,上海、南京欧美同学会也于6月23日联合发出了对内、对外的拒签和约的通电,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坚决反对签约的严正立场,这是第一次不同地区的欧美同学会联合发表通电。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中国拒签和约。后来王正廷回忆称:“我一生有一桩得意事,就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1919年9月10日,王正廷和陆征祥一起代表中国签署《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奥地利和约》,开辟了中国加入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1920年1月10日-1946年4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的途径。 1920年9月,王正廷出任北京外交部和约研究会会长,次年5月成为中国出任海牙常设公断法院第一位公断员。1922年3月,王正廷被北京政府任命为鲁案善后督办,主持接收山东权益。谈判波折横生,双方唇枪舌战,开会71次,历时五个月之久,终于达成协议。12月10日,王正廷代表中国政府接收胶州租借地行政权。 而王正廷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最大贡献则是主持了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6月,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宣告将要求与各国按照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重订新约,“改订新约”运动由此展开。 7月,王正廷与美国驻华公使马慕瑞签署《中美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后,他以外长身份又与订有关税条约的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签署了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1930年5月,中日也签署了类似条约。中国关税自主基本实现。 在“改订新约”运动中,王正廷还主持了改组上海两租界法院的谈判,收回了上海两租界的司法管辖权,建立了租界内的中国法院体制。对于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王正廷没有提出全面的交涉和实施计划,但通过努力,收回了天津比利时租界、镇江、厦门英租界、威海卫英租地等。 第一位中国国际奥委会委员 王正廷虽任政界要职,但热心体育事业。 1911年,菲律宾籍国际奥委会委员瓦加斯来华考察体育,在以远东区国际扶轮社社长身份与王正廷见面后,二人一起联络东亚各国发起创设了远东体育协会,决定每两年一次在东亚各国城市轮流举办远东运动会。1912年,王正廷出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首任中国籍总干事。在此期间,他积极在中国开展体育工作。中国在发起筹办和参与远东运动会的积极表现,给国际奥委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王正廷参与发起的远东运动会和远东体协,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联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 王正廷四处筹集资金,克服了当时场地、设备不足等多重困难,认真安排和布置了运动会的各项事务,组织中国运动员参加了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中国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取得了多项第一,这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对体育事业的关注。 1922年,在国际奥委会第20届年会上,王正廷被推举为第一位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后为终身委员),同时国际奥委会还承认“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为它的成员组织,即中国的奥委会。王正廷担任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主席兼会长,中国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建立起了联系。 1924年,王正廷、张伯苓发起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掀开了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崭新一页。1931 年,该协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成员组织。 在王正廷、张伯苓等人的领导下,全国体协克服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困难,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企图以体育为突破口,实现其分裂中国的目的,以“伪满”的名义混进国际奥委会进行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王正廷领导全国体协与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洛杉矶举行时,南京国民政府宣称不会派运动员参赛,伪满洲国却想以“满洲国”的名义派两名东北运动员参赛,并造势宣传。对此,全国舆论哗然,强烈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派运动员参赛。全国体协响应国人的要求,积极开展参赛的准备工作。王正廷利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份积极奔走,帮助参赛的刘长春迅速办妥参赛手续,还让全国体协为运动员做好参赛准备工作。刘长春赴美参赛时,在上海码头浮桥举行的授旗典礼上,王正廷亲往送行,对他说:“予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授旗与君,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市奥林匹克运动场中,使中华民国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 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正式参加奥运会,虽然成绩不佳,却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除了积极组织参与国际赛事外,王正廷还主办了历届全国分区足球赛及网球赛,主持各项运动规则的审编、最高纪录的审订,为各地组织运动竞赛和一般体育活动提供帮助,支持《体育季刊》的编辑出版,对有关运动、裁判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推动了中国体育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民国时期全国体协能成长为最有权威的民间体育组织,与王正廷等人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作为民国时期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领导人,王正廷具有远见卓识,他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不计名利、义无反顾,他努力推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正如台湾学者张腾蛟先生所说:“为我国体育事业献身献力的人士实在不少,可是要论态度之积极、参与之热心以及成就之辉煌,恐怕要数正廷先生为第一人。”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王正廷的贡献足以彪炳史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