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人才与教育是迈向未来的解方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的创新合力

阳龙 陈亚琴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人才与教育是迈向未来的解方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的创新合力

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导向开展教育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高校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注重选拔具有创新潜质、有志从事科研的好苗子,支持学生针对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进行长期探索研究;以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项目为牵引,支持学生“多学科”培养、“多指标”评价,推动育人模式由直线型、分散式向矩阵型、集群式转变;以“学术高峰计划”“大国工匠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资源。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的重要引擎。只有把这个引擎启动了、激活了,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创新力量,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基于此,高校应以义不容辞的担当强化基础研究,聚焦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破解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难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者,有责任瞄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有组织科研,减少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无效损耗。锚定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关键领域,以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为目标,建设一批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汇聚高水平攻坚团队、承担国家战略任务、作出重要战略贡献的创新平台,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省内高校集聚了全省70%左右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建有全省75%的重点实验室,湖南牵头建设的17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作为依托单位的有11个。因此,高校应当主动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服务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科技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强与科技领军企业合作育人,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不断提升高校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探索“企业出题、高等院校答题”的科技发展新模式,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上“货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增强人才引领驱动,做好育才引智用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同时,面向世界吸引、汇聚一流人才共谋科技创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的最优先位置,建构科学规范、开放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优势。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主动塑造创新“人才红利”。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建立中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探索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为人才减负松绑。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远大志向。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2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专项研究课题《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五个一”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