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赛事 > 正文

法学专业还香吗?8位法律圈资深人士真心话支招2024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高考刚结束,正值填报志愿时。法律圈很多人士接到身边朋友咨询:学法律还吃香吗?如何填报政法院校? 据了解,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53万,比2023年多出62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全国目前政法院校有600多家,法学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85000-90000人。 政法类院校,是指以法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我国的政法类院校包括政法大学、警察学校、公安院校等,本科和专科层次均有。毕业生主要从事政法类相关工作,政法类就业形式有:律师;公司法务;公务员(公检法监、司法行政);法学教师;法律研究人员、新媒体公司、调查员(财产调查取证、债务追讨、信用调查等)、公证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随着法律服务业发展,法律生态圈职业也日趋多元化,如法律科技、法律媒体、法律培训、法律运营,法律管理等。不过总体而言,法学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工作依然是律师、公司法务和公务员。 律新社注意到,每年法律职业人数增长最多的律师行业“内卷”加剧,目前律师行业近5年来每年入行年均5万余人,中国律师人数近5年来实现翻倍增长,人数已达70余万。2023年,在一线城市中,已出现青年律师人数在执业律师总数中占比首次出现下降,青年律师净流出现象。

法学专业还香吗?8位法律圈资深人士真心话支招2024高考志愿填报

那么,法学专业还吃香吗? 为了给广大考生与家长解答疑问,律新社特别推出“法学专业填报与职业发展”特别专题,邀请8位各个法律职业中优秀影响力人士代表,如政法院校教授、律所高级合伙人、头部法律博主、知名企业法务、法律科技公司高管等,围绕以下专题分享对法学专业和法律职业的理解,为广大考生家长和对法学专业感兴趣的人士提供参考。 法学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关联度如何?什么样的人适合学法学?法科生就业现状如何?如何做好法学职业规划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作为“千万律师转型做法官”的典型代表,商建刚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律师、法官、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法律专业和职业有很深刻的理解。现在作为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数字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商建刚告诉律新社,他非常关注法律专业与职业的更新,正在探索新型法律实务人才培养。他在本科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数学系,学了一年数学后转到法律系。他表示,法学教育与其职业轨迹紧密相连。从国际经济法专业毕业后,他便从事于律师工作。2016年之后又做了7年的法官,现在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他认为,法学学习不仅限于特定人群,其具备严谨性和逻辑性的思维训练对各行业皆有益。正如商学院更侧重商业思维训练,个人所学会在日积月累中对性格特质产生影响。选择法学的关键在于个人志向,而非现状。当前法科生面临就业挑战,但这非法学独有,其他学科亦受经济波动影响。他建议,大学期间应有效规划职业道路,相比海外求学,善用国内校内的教育资源更利于直接达成就业目标,学校也有责任辅助学生成长为具备职业技能的社会人。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思维本硕博均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他告诉律新社,法学领域具有高专业性、高实践性的特征。即便是从事理论性相对较强的法学学术研究工作,也离不开对事件的了解和洞察,这是法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在法学领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但需强调的是,法学的专业学习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时代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展,法学学科的知识、立法、实践也随同这些基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完善。因此,法学的专业学习是伴随法律人的终身命题。选择法学,就是选择与专业学习终身相伴,当然也是选择与一群热爱学习的人相伴、与新事物、新知识相伴,与自身的不断进步相伴。 王思维指出,任何个体独特资质的良好运用都能为法学学习带来助益。例如,大家会认为法律是冰冷的规则,法律人需要极端理性的判断。其实,感性的观察、感性的感知以及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保持敏感,也是法学研究与实践不可或缺的要素。“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司法裁判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这些都不是简单的理性判断与机械的逻辑推理能够实现的。但学习法学确实也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例如要有对长期学习的热爱,对新事物新变化的兴趣、对具有挑战的工作抱有热情等。 对于法科生的就业现状,其个人感受与媒体渲染的情况有些偏差。“我也在几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我身边的法科生似乎没有发生媒体上所渲染的就业无着落的情况。我想这可能是一种‘胜利者偏差’,也就是说,许多名牌大学、一流法学院的学生就业是相对容易的,而公开信息显示全国有600多所法学院,也许法科生确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对此,王思维表示,法学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规范和知识,更着重于一种思维方式,法科生的就业方向绝不仅仅限于检察官、法官、律师、公司法务这几种常见的纯业务岗位。事实上,在许多行业都有法律人的身影,不要把就业理解为仅能从事以上这几项工作。如果真的要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就要让自己具有更精深的专业能力,就像不是所有医生都能上手术台,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成为博士生导师,既然要从事法学领域中最为专业的那部分工作,当然要习得更高的专业本领。任何专业领域的工作,往往都是知识、经验、资源的结合。因此,年轻人在进入法学专业领域之初,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实践,往往是要经历一段萝卜干饭的日子,板凳要坐得十年冷。没有这样的定力与决心,很难在专业领域取得好的成就。 在职业规划方面,王思维建议,要处理好实践与学习的关系。对学生而言,专业学习当然重于参与实践,但并不建议法学生过早实习,一是自身技能还不能满足实习需求,往往只能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获得感不高;二是占用大量学习时间,本末倒置。最后,根据自身期待与特点选择就业方向。律师工作强度大,挑战性高,需要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司法机关工作稳定,但工作量也不小,同时对组织纪律性的要求更强;法务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法律知识,也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运营有一定了解。什么工作适合自己,需要自己去体会。 WELEGAL法盟联合创始人、上海法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刚拥有横跨法学和商业管理等领域的复合型教育背景,这使他在专业领域内展现出独特的综合能力。近十年来,他在法律科技、公司法务、律师等法律服务生态圈中穿梭,对法律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他认为法学专业学习与其职业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尤其是在专业性强、有壁垒的法律行业中,前期的学习直接服务于后期的实践工作。他指出,适合学习法律的人应当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纪律性,不适合那些思维过于发散、偏好自由散漫和艺术创作的人。对于当前法科生的能力和就业现状,形势较为严峻,除非是来自顶尖名校或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就业情况才较为乐观。随着经济调整,法律行业就业开始回归理性,高起薪不再普遍,且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公务员考试,这对本科毕业生构成了极大挑战。但在某些创新机构中,研究生学位并非必要条件,甚至在职取得同等学力可能更有优势。 他还提到,法律行业的初期薪酬较低,特别是实习律师,因此如果追求快速赚钱,法律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法财税等行业需要长期积累人脉和行业认知,随着时间推移才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对于法学生的规划,王刚建议不应直接从本科开始学习法律,而是在拥有其他专业背景后再攻读法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样有助于拓宽思维视角和积累实践经验。他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实习和项目积累工作经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并强调不应过早进行职业规划,而应通过实际行动不断优化自己的条件,从而创造更多职业选择的可能性。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王强在2006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专注在企业从事法务工作,至今已有18年,历经台资企业、大型跨国公司、上市民营企业等。他告诉律新社,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是职业发展路径成功的基础,企业法务具有行业特性,不同行业涉足的法律法规有很大的差异,但法律的基础,法理,民商等基础性的法律是根本,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无论未来职业发展在哪个行业,都能快速适应。 适合学法的人包括: (1)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法律研究需要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法学法律的课程学习除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法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项。 (2)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人:这个主要更针对企业法务,企业法务除了需要有扎实的法律功底,更需要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企业法务需要有更多的商业思维,更多的跨部门沟通,协调,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至关重要。 (3)严谨细致、注重细节的人:法律人给人的第一特质通常是严谨,这也是法律人的基本素养。 法科生在做法学方向选择时,要有自己未来清晰的职业规划,根据自己未来规划去选择对应的学科。法科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大体有:公务员(公检法或其他机关)、律师(诉讼、非诉、刑事、民事等)、企业法务。每个不同的职业方向对应的法学学科选择,以及能力要求会有一定差异,以公司法务为例,未来职业方向如果选择公司法务,那么在填报法学学科的时候需要更倾向民商法或经济法方向,并且在法学学习期间,除了要加强法学基础学习外,还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资源协调能力,并有意识地增加财务、商业管理等经济类知识的储备。 秘塔科技首席运营官王益为于2001年参加高考,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曾经在红圈所做律师,后来又进入法律科技圈创业,同时也是一位“法律网红”,多维度跨界,让他对法律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告诉律新社,职业发展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学教育赋予他善用法律手段、用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他认为,任何人都适合学法律,且现在的法学专业学习更关注逻辑推理、规则意识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停留于理论背诵。在他看来,在毕业时还没有意识到“做题”和“解决问题”之间有巨大鸿沟的法学生是比较失败的。法学教育往往给同学们带来的是“应然”的角度和“立法者”的高度。法律人时常沉溺于从法律最美好的一面解读社会问题,而忽视了法律和规则从来都是滞后的、妥协的、有取舍和权衡的。同学们习惯了从立法、司法、执法的角度来考虑和分析问题,就业时才发现自己站的是守法这一边。这个鸿沟带来的迷茫和困惑,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一边是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好人”,一边是法学生就业现状堪忧,这中间的距离更多可以由职业教育来弥补。 王益为为同学们提出建议,少规划多做事。从大一开始的职业规划并不具有现实意义,那只是幻想。“规划”隐含的意思是:依据现有条件,设计最优路径。过早进行规划,其所依据的不是“现有条件”,而是“过时的条件”。多做事,多拿到结果,不断的优化你的“现有条件”,才是有意义的职业规划。这就是,去创造更多的选择自由。 黄超焕律师分别毕业于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取得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具有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上海首批民企试点)、工商管理、企业合规师、高级经济师等多项专业资格和高级职称,拥有20多年丰富的企业法律服务实务经验。今年6月,黄超焕律师以高级合伙人身份正式加入浩天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 他告诉律新社,学习法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与个人的性格特质相关,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好的学生更适合学法律。另外,优秀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客户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公平正义感和职业道德责任感,也是一名法律人应当具备的特质。大学期间打下的法学基础和理论知识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当前,法科毕业生面临较为激烈的就业竞争,这与当前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及每年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法科生应着重于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多利用假期实习累积经验,接触更多的实际案例,尤其是在公检法、律所、企业乃至国际组织等机构,以增强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并缩短从学生到职场人的适应周期。 在职业规划方面,他建议: 1.要打好法律各专业基础,紧跟法律动态发展,及时学习新法修订内容。比如7月1号即将生效的新《公司法》。 2.注重实践,利用各种机会参与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 3.做好长远的教育规划,考虑硕博机会或海外留学机会,丰富专业知识。 4.提倡输出,如撰写公众号文章、参与研究,同时跨界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5.挖掘自己的特质,保持灵活性,根据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及机遇适时调整职业规划。 6.保持信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法律的明天与未来。 7.关注法律科技,掌握AI等工具和技术,以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黄超焕强调,法律需要终身学习、持续学习。不但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还要向许多优秀的人学习。祝愿今年的考生都能进入心仪的大学,前程似锦!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资本市场律师候朝辉,同时也是一位拥有500万粉丝的头部法律博主。他告诉律新社,法学教育不仅教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法律思维,这种逻辑性和严谨性在个人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具备法律背景的人才在多个行业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法律思维能力是一种底层能力,有助于在多领域中解决问题和分析情况。 候朝辉强调,法学生应重视市场能力、营销能力和组织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些是多数法律教育中缺失的部分,却是现代社会和法律职业中极为关键的能力。他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辅修或选修相关课程、参与学生会和实习等方式,提前积累锻炼这些综合能力。此外,他还强调,自媒体已成为市场推广的一部分,对提升个人品牌和律所形象至关重要,因此鼓励法学生及青年律师积极参与,培养公开演讲、沟通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在就业市场日益看重综合能力的今天,法律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将法律知识与其他能力如市场、营销等相结合。青年律师常面临的生存困境,部分正源于对市场和营销能力的忽视,以及缺乏将法律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他认为,法律教育和实践经验应相互补充,律师不仅要掌握法律知识,还需学会如何与客户沟通、管理项目和营销自己。他个人通过研读历史来培养综合分析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并认为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对提升律师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候朝辉鼓励同学们保持开放心态,不惧未来,享受当下,多拓宽就业视野。 上海市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思斯本硕均为法学专业,从国企法务到律师的经历,让她对职业的多面性有了不同认知。“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国企法律部从事地产领域的法务工作,后续在建纬深圳分所从事律师工作。六年的法学教育与在校实习经历,让我可以迅速适应工作要求,本科四年的法律学习训练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学习的系统方法,形成了基本的法律思维;而研究生学习,则让我让具备了更深的法律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她表示,法律人注重严谨的思维训练和系统的逻辑推理,大量的案例和法律知识学习让其对社会生活和商业生态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法律专业并不是文科生的专利,理科生学习法律也是非常有优势。在国外,很多人本科是理科或者其他专业,研究生开始法律专业学习。无伦是律师,还是法官、检察官、法务,在解决实务法律问题中,既要懂法律,也要懂社会、经济知识,所以法律专业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对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也很高,思维活跃、才思敏捷的文科生在法律领域能大展拳脚;而逻辑严谨、注重细节研究的理科生同样有发挥的空间。法律专业的包容性很强,就业也比较灵活,但要学好法律确实不容易,要有匠人精神,长期学习,用工匠思维处理每个案件,研究每个法律问题、法律文件,方可成为法律大家。 当前法学院非常多,每年毕业的法学学生也很多,普通院校的法学院学生就业面临严酷竞争与挑战。从部分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存在实践能力较为欠缺、功底不够扎实、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的问题。陈思斯认为,法学院学生就业选择可与时俱进,根据自身兴趣调整赛道,不一定都去选择公务员、国企、名所等热门单位,也不一定仅盯着纯粹从事传统法律的工作。目前AI驱动的法律科技如火如荼,法律科技行业需要大量的法律数据标注、法律数据分析、法律知识研究、法律科技产品经理、用户运营和市场运营方面的人才;再比如,目前科创公司对数据安全、数据合规、知识产权等领域也有大量的用人需求,法律背景学生、专业人士在这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100强高校法学院报考指南 2024年6月13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810个专业,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迄今为止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 律新社研究中心根据软科排名统计了前100所高校的法学设置情况,通过所在区域、办学层次、是否专设法学院校、师资配置(数量、职级),是否设立硕士点进行统计,发现87%设立法学院校。(如需获取该名单,扫描文末二维码成为律新社友汇成员即可获得。) 除此之外,软科公布了2024年高校专业排名,共有12所法学专业被评为“A+”,除"五院四系"之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都进入了“A+”行列,而中国法理学"五院"之一的西北政法大学,则跌出了第一梯队,排在了 A类第2梯队,位居全国第15名。排名前五位的大学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北京大学第三,西南政法大学第四,武汉大学第五。 法学专业依然具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和价值,尤其对于那些对法律抱有热情、渴望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社会公正的人来说,它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面对法律行业的激烈竞争与多元化发展趋势,未来的法科生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敏锐的问题解决意识以及持续学习的热情。选择法学,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生活方式,它要求学习者具备逻辑性、严谨性的同时,也要有关怀社会、理解人性的温情。 因此,无论你是向往法庭上的激辩,还是希望在企业内部发挥法务智慧,或是有志于在学术界深耕,法学教育都将是坚实的基础。而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不断自我提升与适应变化。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跨界合作。 在一个AI越来越火热的时代,不需要再为职业焦虑,唯一需要明辨的,就是你是否对法的精神有热爱。在新兴法律服务领域,依然有很多机会,等着那些充满热爱的人来接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