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世界潮流,浩浩汤汤,时代的列车一旦向前就不会倒退,即使在前进的过程中伴随着跌宕起伏。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理财净值化潮起,5年多以来,已经历完整的股债牛熊周期。不同的是,有些机构似乎在走“回头路”,在估值、类池化运作上动脑筋以达到净值低波动的目标,而有些机构则从开始到现在,珍惜监管机构赋予理财子“投顾”级别投资范围的良苦用心,坚定追求以“多资产多策略“的精进来探索类绝对收益解决方案。
特别是2022年四季度债市负反馈以后,客户风险偏好大幅降低,也让不少银行理财子开始收缩甚至放弃对权益投资的投入,全面退守低波动的现金、固收类产品。显然,对于银行理财子来说,固收投资是传统优势,也有坚实的客户基础,当然应该做好。但,绝不应止步于此。当年招行做零售的时候有一句名言“不做对公,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未来没饭吃“,在与招银理财权益板块的交流中,招银理财首席产品官郑福湘总结出一句类似的话“不做固收,现在没饭吃,不做权益,未来没饭吃”。
我们看到,招银理财一直坚持探索通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实现稳健收益的银行理财商业模式。他们不断打造自己在权益资产上的投资能力,并且已经搭建了可能是银行理财子中最大的权益投研团队,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以绝对收益为主、相对收益为辅,布局了不同类型的产品线。
图:招银理财多资产、多策略产品线
招银理财一直在走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从未停止在权益投资上的投入,并且已经涵盖了多资产投资、量化衍生品投资、FOF投资、股票投资、另类投资等多个不同类型的资产与策略。
这样的商业模式差异,也和招银理财的基因有关。一方面,招行的财富管理能力是国内最顶尖的之一,提供了权益投资比较好的土壤。
从国内最早挖掘到一批优秀公募基金经理的招商银行、到国内最早在市场底部销售三年期产品的银行渠道、再到这几年最重视搭建主动投资能力的银行理财子,招银理财天然带着比较强的权益投资基因。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招银理财通过长期建立对不同策略和资产的认知,打造了系统化的资产配置能力,实现了差异化的定位。
在负债端类似的银行理财中,招银理财有着更强大的主动配置和权益投资能力。而和公募基金相比,由于负债端属性不同,可投资的产品范围不一样,招银理财又更偏向绝对收益的产品导向。
那么,招银理财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自己的主动权益投资能力,又如何实现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招银理财,和他们的多个团队进行了一次深度全面的交流。
突出的业绩、丰富的产品线
招银理财的含权类产品业绩,在理财子中是独一档的存在。
在近期公布的金牛资管·理财公司2023年混合类-偏固收型产品净值增长率排行榜中,我们看到前10的产品中有6只来自招银理财,其中前5的产品全部被招银理财霸榜。这个数据也侧面说明,招银理财的权益投资能力在银行理财中名列前茅。
数据来源:金牛资产管理;数据区间: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从负债端的特点看,银行理财客户有显著的绝对收益特点,他们对于收益率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但是对亏损的容忍度很低。用户的绝对收益需求看似简单直接,却并不容易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公募基金的可投资范围相对有限,依靠传统的股票+债券“固收+”类产品,很难实现这个目标。一旦股票在年度表现不好,就容易拖累产品收益,甚至带来年度上的亏损。
招银理财充分发挥了投资范围更广的优势,为绝对收益目标的理财客户提供了更丰富的绝对收益产品线。
比如说招越量化对冲FOF,通过量化对冲为主、CTA为辅的方式,在去年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下,仍然画出了一条不断创新高的绝对收益曲线。
睿和稳健安盈优选360天持有1号(注:产品代码100816,R3中风险)作为一款权益多头仓位在10%左右的产品,配置范围与公募二级债基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权益部分是自主投研的高股息策略,主打“安心选,盈更多”这一稳健目标。自从2022年11月24日以来,这款产品的净值走势堪称“画线派“,并且跑赢了一级债券、中长期纯债基金、更是大幅跑赢含权的二级债基。
我们此前访谈过的投资经理张英管理的招卓价值精选(),作为一款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以红利为核心策略的主动权益产品,从2023年5月30日至今取得了4.07%的绝对收益,大幅跑赢同期股指基准(数据来源:招商银行APP;数据截止:2023年1月29日;注:产品代码103805,R5高风险)。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张英的产品能够创出新高,也体现在她的绝对收益能力。如同张英在此前访谈强调的,资管行业的本质就是让客户赚钱!她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投资初心。
最后,作为一款策略工具最丰富的全天候产品,睿远平衡也在2022年6月以来偏弱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了绝对收益。睿远平衡系列产品的权益仓位在20-40%之间,能以这样的权益仓位、在这两年权益不利的市场环境中,还能取得如此的表现,也从侧面体现了招银理财的多策略投资能力。
从上面几个简单的产品案例中看到,招银理财在不同策略系列的产品线中,都取得了稳健的绝对收益回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多部门一体化的投研框架
我们发现,支撑招银理财突出业绩的有两个关键因素:1)持续打造的权益投资能力;2)一体化的投研架构。
早在设立招银理财之前,招商银行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资源、人力,打造权益投资能力。十几年前的招商银行,是最早注重基金产品“严选模式”的银行渠道。通过打造权益资产的投资能力,他们为持有人挖掘出一批优秀的资产管理人,不仅形成了招商银行产品的强大品牌,也为持有人创造了巨大价值。
在招银理财成立之后,也一直在权益投资能力上“苦练内功”。依托招商银行的大平台,团队能够接触到国内各个策略最顶级的管理人,从中提升团队的认知能力。在人员招聘上,一方面注重以管培生的方式培养校招生,吸引了来自全球、全国名校的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坚持以市场化的方式招募了一批来自头部投资机构的优秀投研人才。
在组织架构上,招银理财把多资产投资、量化衍生、FOF投资、股票投资四大部门进行了投研平台的打通,他们既是四个独立的部门,又共享投研观点,并且能够形成统一的决策。
早在2011年,多资产投资部负责人袁尧就开创了理财产品投资权益的先河。当年还在招行资产管理部(招银理财前身)的袁尧,推出权益仓位在0-20%睿远稳健系列产品,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度。在过去10年的时间中,袁尧也逐渐形成了对许多资产和策略的独特know how。
比如对黄金的投资。相较于美债,袁尧更偏好黄金,一方面,黄金和美债实际收益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黄金也能够有效表达对美债的投资观点;同时,投资沪金,还能够在人民币汇率贬值时通过人民币计价黄金的溢价抵消美债投资的汇兑损失。
很多时候,招银理财找到了一个确定性的策略方向后,通过互相协作的投研架构,能够在多个部门同时落地。对红利类资产的前瞻性判断,就完美体现了这个特点。
早在2021年,招银理财内部就判断红利类资产会在未来几年取得比较好的超额收益,这个观点也在多个部门的投资工具和产品布局上得到落地。
袁尧睿远系列产品的权益部分以较高比例配置了内部投资经理张英管理的股息红利组合。在2022年,张英的股息红利组合逆市上涨接近22%,而睿远系列产品全部在2022年实现正收益。2023年,张英管理的红利组合继续逆市上涨了接近12%,自2021年设立组合以来,实现“三连涨“,而张旭欣管理的优选股息组合自23年设立以来全年也实现了10%左右的涨幅。
负责权益投资部的贺轶,也布局了一批具有红利类资产特征的个股。他们很早就在内部建议兑现新能源的收益,并且把仓位放到了运营商、海油等高股息个股上。通过对红利资产的布局,招银理财的权益投资部在过去几年也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贺轶曾经在公募基金从业多年,也属于市场上比较早一批的公募基金经理之一。贺轶发现,银行理财的负债端和公募基金有比较大的差异,客户对于回撤和波动的容忍度要低很多,这也导致银行理财的权益投资更需要从绝对收益角度出发,并且尽量降低资产的波动。
那么相比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在权益投资上会有几个显著不同:1)方法论更注重安全边际;2)通过减少错误的方式提高投资胜率;3)更强调团队化分工,不依靠单一的明星基金经理;4)考核上更偏向中长期的投资业绩。
同样,负责FOF投资的卫卿元也增加了红利类权益基金、指数增强、量化中性、CTA的投资,这使得其管理的FOF,收益和波动来源多样化,能够避免收益和波动与股票市场高度相关,而这正是银行理财客户所需要的。
卫卿元是典型的“招行宝宝”,一毕业就加入了招商银行的资管部,见过许多投资大佬的起起伏伏。包括许多早期的明星基金经理,卫卿元都能在招行这个大平台上进行深度交流。
卫卿元认为FOF投资绝不是简单的标签化和工具化,而是要充分发挥其资产配置的能力。相比公募基金,银行理财有着资产类别宽度的优势,更适合做资产配置。
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郑福湘一直在强调“从容易的事情做起,会越做越难;从难的事情做起,会越做越容易。”在招行总分行、理财子公司工作过的郑福湘说,如何从一个难的事情起步,最后越做越容易,招行本身就有太多这样的案例。比如通过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发展到今天国内ROE最高的银行。
郑福湘看到这两年理财子权益产品的发展,主要受到四个内外部因素制约:
1)近两年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欠佳,权益投资发展有待市场环境配合;
2)理财客户风险偏好总体较低,四级以上风险偏好的银行理财客户占比不足20%。客户基础的缺乏,是理财公司布局权益产品的挑战;
3)银行理财权益投资能力起步较晚,权益能力尚需时间积累和沉淀,包括在激励机制、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与优秀的头部公募机构还有一定差距;
4)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和资金入市存在一些政策障碍。
即便在这四个因素的制约下,招银理财坚持要走权益投资的道路。结合负债端的特征和产品发展的约束条件,郑福湘认为银行理财在权益投资发展路径上,会演化出不同的模式。郑福湘提到了道德经中的八个字:“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来形容招银理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为学日益”指的是学习是一个不断精进、不断做加法的过程;“为道日损”指的是悟道不像学习那样需要不断做加法,“为道”是做减法,集中精力做最关键的事情。
在发展的初期,招银理财处在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他们很早就研究了市场上各种长期能赚钱的策略。比如说前面提到的中性策略,招银理财很早就开始跟踪;黄金和美债这样的资产对冲类策略,招银理财也是全市场很早挖掘到的。
FOF投资的卫卿元和我们说:要在“人少的地方钓鱼”。他更倾向于从供给侧角度去寻找好的策略,而非需求侧火爆的策略。我们认为,这句话背后有两层含义:1)先要了解大量的策略;2)避免拥挤的策略。
在对大量策略建立了深度理解后,招银理财又进入了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在产品策略上聚焦在能带来绝对收益的方向,并且尽量在人少的地方挖掘高性价比策略。在内部考核和投资目标上,淡化短期的弹性和相对排名,追求长期的业绩可预测性。懂得放弃后,就能更容易实现目标。
配置是能力,产品是载体
用招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负责人袁尧的话说,“银行理财管理人一直在用生命捍卫产品净值”。在今天这样一个低利率环境中,整个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都在快速下滑,也让资产配置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十几年的类刚性兑付时代,客户是不需要做资产配置的,只要去买无风险收益率最高的资产,无论是早期的房地产、还是中期的信托,都是如此,包括过去池化运作的老理财。在今天的理财净值时代,资产配置在财富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
招银理财内部对各类资产做了模块化的分类,不同的资产模块都有专业团队做长期跟踪,那么在这类资产有机会的时候就更容易把握。很多时候,能够抓住资产配置的机会,是因为长期“浸泡”在这类资产中,即便没有机会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跟踪。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中性策略,招银理财之所以能在2023年作出完美的择时,就是因为对中性策略的特点做了长期跟踪,形成了超越市场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配置能力的阿尔法。
有了对各个资产的观点,关键是如何在产品层面进行动态配置。术业有专攻,一个投资经理要精通所有资产的底层投资逻辑是有困难的,而不同投研人员之间对复杂问题的链接也不容易,郑福湘说,他们通过投研专业分工下的内外部投资载体来解决。这就如同苹果手机的生产,自己负责整体设计,关键零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上,适合自己开发的就自己开发,适合与外部机构合作的就合作,但都将其模块化,然后把不同的零部件接口和生产环节链接起来,构成客户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式产品。
在招银理财的权益投资部,形成了各类风格和行业的产品载体,表达了相关类型的投资经理和行业分析师的投研观点。这些产品又可以被多资产投资部进行配置,最终从多个产品形式表达给客户。
做理财子中的“裸子植物”
链接人与人除了组织架构的设置和产品载体以外,最重要的是统一的团队文化。在招银理财内部,也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慢文化”。
招银理财的权益投资团队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在招商银行体系工作了五年以上,一半以上的人在招商银行体系已经工作了十年以上。整个团队有一半是校招进入招商银行的,而且这些人都来自国内外的顶级院校。
从稳定的人员架构看到,招银理财对团队成员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磁场,让大家既保持了每天工作的热情,又愿意慢慢等待结果的发生。即便这两年权益市场的环境并不友好,依然没有磨灭他们心中对投资的热爱。
在访谈的最后,招银理财首席产品官郑福湘提到了《资本的秩序》这本书。在书中讲到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前期生长很慢,需要先把根扎得很深,但之后会出现爆发式的成长,而且寿命特别长。被子植物前期的成长速度很快,但根基不牢固,很容易枯萎。
受益于扎实的根基,裸子植物即便在最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也能健康生长。像北美的红杉、黄山的松树等针叶树都是这样。
这就如同今天的招银理财,即便在权益资产大环境不太友善的情况下,依然生根发芽,成长为一个具有主动投资能力的团队,也给持有人带来了可贵的绝对收益。就好像去年在这样的市场换环境下,他们仍然成功新发行了数百亿固收+/多资产产品,并收获了排行榜前列的正收益。
他们不着急追求结果,先打好基础,在复利的道路上静待花开。这种内在文化,也决定了招银理财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正确的道路一开始很难,但会越走越轻松。方向永远比速度更重要。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 | 刘 辉 银华 | 刘 辉 东方红 |
| | | | 东方红
中信保诚 | | | |
| | 民生加银 | 东方红 |
| | 王 | | |
| | | 王奇玮 | |
| | 中银 | 中信保诚 |
| 吴 | 吴 | | |
| | | | | 徐志华
| | | 许 | |
| | | | | 袁 航
| | | 富国 | 农银汇理
| | | | 山 |
| | 朱 赟 | | |
不上征信56岁网贷:中年群体理财新选择
导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理财,一款专门针对中年群体的网贷产品——“不上征信56岁网贷”悄然兴起,成为中年人理财的新选择。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一款名为“不上征信56岁网贷”的理财产品备受关注,这款产品主要面向中年群体,以56岁为年龄界限,旨在为广大中年人提供一种便捷、安全的理财途径。
据了解,这款网贷产品的特点是不上征信,即不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这意味着,即使借款人逾期还款,也不会影响其信用记录,这对于那些信用记录不佳或者担心信用记录受损的中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这款产品的申请流程简单,只需提供身份证、手机号码等基本信息,便可快速完成申请,借款额度相对较小,一般在几千到几万元之间,适合中年人进行短期理财。
为何这款产品会受到中年群体的青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中年人理财需求旺盛,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面临着养老、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经济压力,他们对于理财的需求更为迫切。
2、互联网理财便捷性强,相较于传统理财方式,互联网理财具有操作简便、门槛低、收益高等特点,更容易吸引中年人。
3、信用记录担忧,许多中年人担心自己的信用记录受损,从而影响今后的贷款、消费等行为,不上征信的网贷产品恰好解决了这一担忧。
4、短期理财需求,中年人往往需要应对一些临时性支出,如子女教育、家庭装修等,短期理财产品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这款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业内人士提醒,虽然不上征信的网贷产品不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但逾期还款仍需承担法律责任,投资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应仔细了解平台背景、借款人信用状况等信息,以确保资金安全。
对于这款“不上征信56岁网贷”产品,网友们看法不一,来自北京的网友“帝都小民”表示:“这个产品不错,适合我们这些信用记录一般的中年人。”上海的网友“魔都阿飞”则认为:“虽然不上征信,但逾期还款还是要承担法律责任,投资需谨慎。”广州的网友“羊城阿强”表示:“这个产品门槛低,操作简便,是个不错的理财选择。”而来自成都的网友“蓉城小丽”则提醒:“投资理财要注重风险,不要盲目跟风。”
这款不上征信的网贷产品为中年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财途径,但在投资过程中,还需谨慎对待,确保资金安全。
上一篇:横琴人寿原董事长兰亚东:“眼高手低”实现保险破局转型
下一篇:烟台汽车站订票电话
有话要说...